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网络 Global FinTech Hub Network 重点速览 1、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发文 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2、深圳发布25条举措 绘制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3、软银孙正义提出成立美日主权财富基金的想法 01 科技金融支持政策 Technology Finance Support Policies 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发文 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5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据介绍,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若干举措,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人可灵活设置债券条款,更好匹配科技创新领域资金使用特点和需求。公告还优化债券发行管理,简化信息披露,创新信用评级体系,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将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引导债券资金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提升债券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 深圳发布25条举措 绘制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5月13日,深圳金融监管局正式印发《深圳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总体要求、组织管理机制、产品服务体系、“四项试点”政策、综合生态系统等7个方面,提出25条政策措施,明确深圳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施工图”,推动深圳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圳致力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推进“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战略性新兴领域信贷规模突破万亿。科技信贷中的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占比超过五成。此次《行动方案》再次提出,银行机构应加大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建立以研发能力、专利价值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评价体系;保险公司构建涵盖科技型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全过程的产品体系。作为多项创新政策的试点地区,深圳多家银行落地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贷款余额超30亿元,落地规模居试点城市前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无纸化试点全面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同比增速超30%;5家AIC与深圳市区国资达成11支基金意向合作协议,规模达570亿元。 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 5月14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大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构建与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政策举措》提出,加强财政政策对科技金融的引导和支持,用好用足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财政工具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持续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落实好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关税收政策等。央地联动推进全国科技金融工作,推动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实践、开展科技金融政策先行先试、推广创新积分制、区域科技金融实施成效评价等。打造科技金融开放创新生态,建立健全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推动科技金融开放合作、拓宽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渠道等。下一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将做好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宣传解读,共同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细,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广州市荔湾区发布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5月26日,广州市荔湾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荔湾区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为拓宽基金投资渠道,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荔湾区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促进荔湾区产业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是由区政府以财政性资金出资发起设立,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优先投向现代都市工业及科技创新领域产业和项目,支持现代都市工业企业及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壮大,推动荔湾区高质量发展。 02 科技金融行业动态 Technology Finance Industry Dynamics 上港集团4.8亿元参与设立科创三期基金 5月6日,上港集团发布公告称,其参与投资的上海国际集团“创科三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已于4月30日完成私募投资基金备案。公告显示,4月9日,上港集团与国际集团、中国太保旗下太保寿险等8家企业签署有限合伙协议,明确该基金的首关规模为32.01亿元,基金目标规模为80亿元。上港集团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额为4.8亿元,认缴出资比例占合伙企业首关规模的15%。 渤海银行成功发行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 5 月 12 日,渤海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 2025 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 50 亿元,期限 3 年,票面利率 1.75%,全场认购倍数达 3.0 倍,募集资金将通过贷款、债券等方式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此次发行是该行响应国家政策导向、落实金融 “五篇大文章” 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市场对其信用资质与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近年来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截至 2024 年末已在全国 65 个重点城市布局 376 家机构网点。未来,该行将持续以创新驱动转型,深化对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及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服务社会繁荣稳定协同共进。 兴业银行成功发行首期1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5月13日,兴业银行首期科技创新债券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发行规模10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66%。市场投资人积极踊跃,全场获得2.90倍超额认购。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三类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作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兴业银行积极响应,于5月8日发布首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公告。本期债券是兴业银行首次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将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严格落实《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监会公告([2025]第8号)》有关规定,用于发放科技创新领域贷款等,支持科技创新业务的发展。 元禾控股发行6亿元科创债 5月12日,元禾控股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总规模6亿元,居苏州市首批科创债项目规模首位。本次债券是全国首批在银行间交易市场注册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苏州市首单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以6亿元发行规模、3年期限、1.92%票面利率,创同类债券利率新低。 深圳一举发布两支人工智能基金 5月22日,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正式启幕。开幕式上,“深圳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投资基金”及“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正式发布。其中,“深圳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大模型一体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影像设备、全屋智能产品、工业级人工智能终端、其他新型人工智能终端以及有关软硬件技术等;“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重点投向算法模型、AI+行业应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具身机器人本体等。 湘投华鑫基金成功设立 5月23日,怀化高新区湘投华鑫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湘投华鑫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产品备案编码:SAYN33),基金总规模2亿元,由怀化国际陆港产业基金及怀化高创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湖南湘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湘投基金”)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2023年集团与怀化市合作成立怀化国际陆港产业发展基金,由湘投基金担任管理人。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通过直投+子基金的运作模式,放大出资杠杆效应,实现基金合计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支持怀化市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 嘉定科投备案新基金 5月23日,由嘉定科投集团下属上海嘉定战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上海嘉定战兴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战新主基金”)正式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产品备案(备案编码SAXF14),标志着战新主基金投资运营工作正式全面启动。作为嘉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的核心载体,战新主基金首期规模2.5亿元,聚焦“投大、投强、投科创”,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新四化”等区域重点产业,是嘉定科投集团投资矩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嘉定科投集团将以战新主基金为新起点,进一步聚焦三大引领性产业和五大未来产业,充分发挥资本的引导力和带动力,统筹协调区域资源,加速设立子基金,拓展战新基金规模,搭建产品更为丰富、投向更为聚焦、管理更为规范的百亿规模多元化投资矩阵,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母基金成立 5月27日,江苏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母基金(有限合伙)正式完成工商登记,标志着苏州在人工智能产业资本布局上迈出关键一步。该基金由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有限公司联合多方出资设立,总规模达60亿元,投资方向围绕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聚焦算力、数据、人才、电力等关键环节,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强化在金融、教育、医疗、养老、文旅等方面的融合应用。作为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母基金的设立具有鲜明的战略导向,基金规模为60亿元,由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25%)、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22.8333%)、苏州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15.1167%)等20家机构共同出资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苏州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1%)。 格力金投拟在济南成立产业投资基金 5月27日,历城区人民政府与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格力金投”)、山东纪铭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济南成立首只聚焦于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据了解,该产业引导基金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格力金投作为基金管理人(GP1)将与山东纪铭(GP2)及历城控股(GP3)共同发起设立,主要围绕低空经济以及相关新质生产力领域进行投资。 03 全球科技金融动态 Global Technology Finance Trends 软银孙正义提出成立美日主权财富基金的想法 5月25日,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提议设立美日主权财富基金,聚焦科技与基础设施领域大规模投资。报道显示,孙正义已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探讨该计划,但尚未正式提交。该联合基金初始资本预计约3000亿美元,且需具备一定杠杆率才能高效运作,将由美国财政部与日本财务省共同持有、联合管理,双方股权占比相当,还可能向有限合伙人开放,为美日散户投资者创造参与机会。值得注意的是,贝森特正致力于为美国财政部寻求非增税的收入渠道,该基金或许能提供可行方案,若成功落地,不仅会重塑美日在科技与基建领域的投资格局,还可能对全球资本流动产生影响。 相关链接: https://www.japantimes.co.jp/business/2025/05/25/companies/softbank-us-japan-fund/ 中东财富基金巨头发出罕见且直言不讳的警告 5月12日,卡塔尔推进打造自身“华尔街”计划,与此同时中东地区IPO需求飙升,海湾国家正积极塑造金融领域软实力,成为全球财富竞赛新势力。但三位主权财富基金负责人罕见发出直言警告,为火热的金融发展态势泼了盆冷水。海湾地区主权财富基金掌控超4万亿美元资金,其投资动向足以撼动全球金融格局,因此以往发声极为谨慎。但近期,沙特、卡塔尔、科威特的主权财富基金负责人,接连对特定投资领域表达担忧。有人指出私募股权行业因缺乏交易与IPO、项目估值过高,难以向投资者返现,发展面临困境;有人因过往投资失利,明确表示不再涉足瑞士金融市场;还有人对热门的私人信贷领域发出警示,认为市场拥挤,且投资性质存在混淆风险,应谨慎布局。在积极推进金融建设的同时,海湾国家也需正视投资风险,平衡发展与稳健,才能在全球财富竞争中走得长远。 相关链接: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newsletters/2025-05-26/saudi-arabia-qatar-kuwait-wealth-funds-issue-warnings-uae-s-ai-university 菲律宾可利用CEPA获得阿联酋2.4万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 5月27日消息,随着《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EPA)的签署,菲律宾将获得使用庞大主权财富基金的机会。在塔吉格市举办的防疫商环境论坛间隙,贸易和工业部(DTI)副部长透露,该贸易和投资协议生效后,将允许利用相关主权财富基金支持重点项目。根据全球主权财富基金(SWF)数据,截至2025年5月,该基金价值约2.39万亿美元,而中国主权投资基金规模约27.7亿美元,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已形成重要投资力量。副部长指出,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和私人投资者正大力布局私募股权,而CEPA框架下可建立合作机制,吸引这类高端投资基金为菲律宾项目注资。相关人士认为,CEPA能挖掘更多投资潜力,尤其是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上周,相关外交代表已同意考虑下月签署CEPA,若达成,这将是中东地区首个此类自由贸易协定,契合菲律宾总统关于通过自贸协定增强贸易投资伙伴信心的指示。 相关链接: https://www.pna.gov.ph/articles/1250932